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世界肝炎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肝炎这一严重疾病的认识,进行肝炎的预防、检测和治疗,以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肝炎是指肝脏炎症。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酒精、药物、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损害。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肝炎,多为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5种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病毒性肝炎每年导致130万死亡。
五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在传播方式、疾病严重程度、预防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据统计,我国有1000万丙型肝炎病毒管理者,并且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持续递增,约有7000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2800万为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
了解5种病毒性肝炎
1.甲肝
甲肝即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例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甲肝通常是急性起病,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等。
2.乙肝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皮肤发黄、肝区疼痛、发热等。
3.丙肝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可致急性或慢性感染,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不安全注射、输血、注射毒品及某些有血液接触的性行为,症状包括面色灰暗、皮肤瘙痒、乏力疲劳、肝区不适感等。目前尚无丙肝疫苗。
4.丁肝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丁肝病毒依靠乙型肝炎病毒进行自身复制。没有乙型肝炎病毒就不会出现丁型肝炎感染。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被认为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形式。
5.戊肝
戊肝即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与甲肝类似,戊肝通常是急性起病,症状包括黄疸、乏力、恶心、呕吐等。戊肝在青壮年中较为常见,孕妇感染后风险很高,可造成急性肝衰竭、流产甚至死亡。
肝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肝炎,特别是病毒性肝炎,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
接种肝炎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最有效手段。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甲肝和戊肝疫苗则能分别预防甲肝和戊肝。
建议: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接种史不详的人员,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如医务工作者、血液透析者及器官移植者等),尽早进行疫苗接种。
目前可进行接种的肝炎疫苗,仅限甲肝、乙肝、戊肝。
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或处理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有助于减少病毒通过手-口途径传播的风险。
3.安全饮食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来自卫生条件不佳地区的食物。确保食物和水源的安全,防止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4.避免不安全的注射和输血
仅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注射和输血服务,确保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5.安全性行为
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包括病毒性肝炎。同时,应避免多个性伴侣,以减少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机会。
6.母婴阻断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母婴阻断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这通常包括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分娩后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7.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以减少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
8.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炎。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9.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肝炎的风险。
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消除肝炎威胁,守护健康!
疫苗接种地址
顺庆区妇幼保健院高新院区(华康西路98号)
二楼预防接种室
工作时间:8:00-11:30,13:30-16:30(周一至周日)
顺庆区妇幼保健院人民北路院区(人民北路146号)
预防接种室
工作时间:8:00-11:30,14:00-17:00(周一至周日)
咨询电话
高新院区:0817-5251810
人民北路院区:0817-223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