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原则:首先排除继发性遗尿症,确认为原发性遗尿症,可按下面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注:继发性遗尿症,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遗尿症儿童的治疗需结合患儿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患儿及家长的意愿等信息综合考虑。在制定积极的临床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治疗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目前国内外均将去氨基精加压素及遗尿报警器疗法作为治疗儿童遗尿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健康教育: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积极与医师配合,确保家长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和管理患儿,建立起包括医生、家长及患儿在内的治疗同盟,消除不利因素,促进患儿康复。
生活方式指导:早吃晚餐、少吃流质饮食、睡觉前限制饮水。生活要有节律,晚上不过多参与较激烈的运动,避免患儿过度兴奋。
行为及心理治疗
1.膀胱容量训练
目的:增加膀胱容量功能,改善对小便的控制。
如日间排尿前尽量长时间保留小便,在排尿中反复终止小便,反复练习会阴部收缩动作。
此方法对膀胱容量小的患者有效,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白天尽量憋尿,2-3小时排一次尿,让患儿的膀胱尽量充盈,逐步增加膀胱容量。
2.条件反射治疗
遗尿报警器是一种行为治疗方法,通过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及行为治疗的方法帮助患儿逐渐控制小便,减少遗尿。
适用于7岁以上的患儿,早期成功率较高,但停用容易复发。
3.生物反馈治疗
主要用于存在功能紊乱尤其是对合并有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的患儿效果明显。
一般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疗程至少持续3个月。
4.心理疏导
首先要让患儿和家长明确,遗尿症是可以治疗的,且它原本就是孩子正常发育的过渡阶段,只要通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参与度直接决定治疗的预后效果,要让患儿主动配合治疗,配合医生控制饮食,逐步减少用药量。
药物治疗
最常见的药物治疗为去氨基精加压素(DDAVP),它是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的合成拟似剂,该药有鼻腔喷雾剂和口服片剂两种剂型,均为睡前使用,作用时间能持续12小时。
鼻腔喷雾剂剂量为20-40ug;片剂剂量开始为0.2mg,可逐渐增加到 0.4mg,最大达0.6mg。该药不良反应较小,耐受性较好。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腹痛、鼻出血、头痛、鼻塞。
服药后多数患儿尿床频率减少,24.5% -71%的患儿可达痊愈,疗程一般为3个月。停药后复发率高达80%-100%,故治疗有效后应继续治疗3-6个月。药物宜逐渐减少,缓慢停用。
参考文献
[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杨德森,刘协和,许又新.湘雅精神病学.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5.
[3]江开达.精神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美国精神病学学会(著),张道龙等(译).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第五版)[J].2014.